慈善捐赠热线

18905289911
13905289911
开户行:
扬中市农村合作银行三跃分理处
户名:
扬中市太平禅寺慈善功德会
帐号:
3211051501201000026991

受菩萨戒10年深信般若智慧

发布时间: 2009.09.08   新闻来源:扬中市太平禅寺慈善功德会   浏览次数:
 

    我编著了《金刚经心经之缘》、《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辑注》和《学佛传心录》等书后,许多佛友要我谈谈学修体悟。我毕生从事中医药工作,1995年因病退休后,有缘学佛,参加四川省佛协和重庆市佛学院系统学佛经律论三藏,从初级、中级、高级到研究班,不但使我认识了释迦牟尼佛的出生、修行、教化、教典,还了解了中印佛教史和中国佛教各宗要义,特别是对法相宗、三论宗、华严宗、禅宗、密宗、净土宗、律宗的主要教理经典进行了系统通读和学习,使我树立了信佛崇佛的思想。因而在1999年到东方山弘化禅寺跟慈法师等受菩萨戒,10年来我以《观无量寿经》的教导,以至诚心、深心、回向发愿心学佛和修三福,九品十六观。天天读诵《心经》、《金刚经》、《阿弥陀经》;在每月六斋日还自受八关斋戒,常读《地藏经》、《药师经》、《无量寿经》、《六祖坛经》、《楞严经》、《圆觉经》、《楞伽经》、《普贤行愿品》;坐禅、念佛、修三学(戒定慧)、三慧(闻思修)、四摄、四无量心(慈悲喜舍)、五戒、五力(信、精进、念、定、慧)、六度、六和、七菩提分、八正道等。佛教的经律论三藏有如日之光,月之明,时时观照就与菩萨一样自在,照见蕴处界空。空是因缘,是正见,是般若,是不二法门,虚空才能容万物,包容才能和谐,悟到心空,“尽虚空,遍法界”,才能生妙有。

    1、10多年来从经教中使我得到了悟性“不识本心,学法无益”,一切善恶皆出自心,自性善身心安乐,心造恶身心受苦,心是身主,身是心用,道由心学,德由心积,功由心用,福由心作,祸由心为,心能造天堂,心能造地狱。是故心正成佛,心邪成魔。如悟自心,依佛教导,信愿行就能成佛。明自心,见自性,是人身三宝,六根门头,常放光明,真修悟心空;观照自在,自觉自知,悟性空;观照如来说法是方便,似病退药除,船渡到岸放下,名悟法空。悟此三空,得涅槃常乐我净。学佛10多年来,使我原来许多疾病如肺胸膜炎、胸隔肿瘤、甲亢肿大住院应开刀的我未开而渐愈,颈、肩、腰、腿、膝痛、胃痛等等疾病都痊愈,现在身体不但健康,而且见到烦恼也能即时调伏放下,看破,自在,无烦恼、见神通,转八识,成四智。远离六尘,不随世俗转,天天依佛正法修行,动少净多。10多年来吃素,不但修了慈悲心济世救人,而且天天读佛经,即如见佛,使阿赖耶识种了善根,成了佛种。每月六斋日持八关备戒,身口意业皆清净,眼是佛见,耳是佛闻,鼻是佛嗅,口是佛说,心是佛知,五根常显五佛神通,我知道神通不及业力,只有悟空,不可得,无所有,才得自在,只有净化身心,才能对人对事把得定、作得主,不随外道邪师跑。“应无所住,而生其心”是六祖惠能大师明心见性之经验,《六祖坛经》教导我们修行要”无念、无住、无相。”六祖的心性论既渊源于印度佛教的“如来藏自性清净心”,又渊源于中国道家的“自然本性”。在洪州禅那里提出有“道即法界”、“大道天真平等”、“道如虚空”。万法归一,一归何处,一即是心,心即是一等命题。刘禹锡在《曹溪六袒大鉴禅师第二碑》中评价惠能禅法:“无修而修,无得而得。能使学者还其天识,如黑而迷,仰见斗极。得之自然,竟不可传”。六祖惠能授予门徒的“三十六对”等法门,是来源于庄子而非佛典。惠能身后没有选择荼毗,而是留下肉身像,供世人瞻仰,这与佛教教义僧人圆寂要用荼毗法也有不同。从《六祖坛经》中,我们可看到中国佛教发展中的“三教合一”的思想。佛教为什么在印度停滞不前不能发展壮大,佛教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国的宗教?因为它已经与中国本土化了,不知不觉,儒释道三家水乳交融,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主干。我是从儒道转学佛的,我深感佛教的伟大,我必须续佛慧命,使佛法发扬光大。

    2、我曾闭关修学内观禅,学习数息观、不净观、慈心观、因缘观、念佛观。同修们要我谈一下身心相应的修法。我是以《楞严经》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和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来修习,欲达三昧的境界,要以《圆觉经》说:“一切如来本起因地,皆依圆照清净觉相,永断无明,方成佛道。”可见彻证觉性,更无别法。这一阶段的功夫,实际上正是《心经》所说“照见五蕴皆空”的“照见”功夫,也即《金刚经》所说的“应无所住而生其心”的“生心”(生清净心)功夫。在修学中,要放舍万缘,合目断光,一味耐心观照,了知“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”,不取不舍。由于妄想分别被自心所照,便能湛寂不动,随着观力的深入,无不逐步消于无形。妄念再起则再观,反复用功,这样每日至少坐一次,每次至少半小时至一小时,在静中观照纯熟,妄念自能逐步稀少,同时觉照的力量,也便逐步增强,渐渐看到一念不生,心源空寂。《大乘起信论》说:“于一切时常念方便,随顺观察,久习纯熟,其心得住。以心住故,渐渐猛利,随顺得入真如三昧,深伏烦恼,速成不退。”修行时还必须遵守基本戒律,使身心清净,免除各种外境的侵害;必须根识止息:眼耳鼻舌身的根识,不受外色所触动;必须专注一境:将心专注于所缘的对象,净念相继,不起杂念,心识能持续不断的观注一境,不杂任何联想与妄念之境界,能观之心与所观之境完全合一的状况,即是三昧境界。

    佛教以“心”为中心,以“解脱”为理想,禅观的修习与菩提心、大悲心、方便相结合,并与无所得的般若相应,这才是大乘菩萨的禅波罗蜜。

    3、我对人间佛教的看法:历史已经说明,国家兴亡,文化盛衰。现在国家兴盛,文化繁荣,正是国家兴,佛教兴。改革开放30年,作为意识形态的佛教,始终依附于中国的社会现状,主体文化之中,坚定不移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,是中国佛教自身生存、进步、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。佛法博大精深,佛教“诸行无常,诸法无我”的世界观,“缘起性空,如实观照”的认识论,“无我利他,普渡众生”的人生观,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”的道德观,“三学并重,止观双修”的修养方法,“不为自己求安乐,但愿众生得离苦”的奉献精神以及佛教在哲学、文学艺术、伦理道德、自然科学、生命科学等领域内所积累的丰硕成果,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,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社会进步有着积极的意义,特别是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,将在不断发展的世界文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。佛教是社会公德建设极为宝贵的资源,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强有力的助缘。祖师大德教导我们,要大力弘扬“人间佛教”的积极进取思想,着力构建人间佛教的信仰体系,着力弘扬佛教正法,提高信教群从的信仰层次,尤其是摒弃积淀于佛教中的由历史原因所滋生的消极因素,充分发挥佛教净化人心、稳定社会、繁荣经济、保持生态环境、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、促进世界和平等方面的社会功能;倡导“庄严国土、利乐有情”,奉行“爱国爱教、护国佑民”,揭露和抵制附佛外道邪教的侵蚀;坚持开展社会公益事业,在新的形势下,探索社会公益事业的新模式,以佛陀慈悲济世的精神,为政府分忧,为社会弱势群体解困,这些都是佛教徒应有的责任和品质。

    几千年来,佛教的传播一直伴随着自身的改革与创新。从初创时期的巡游讲学到鼎盛时期的聚众传道,从寺院修禅发展到“人间佛教”,其传播方式和适应社会及历代信众需求方面,都经历过一系列重大变革。锐意进取,适应发展,是中国佛教历史的主流。改革开放的30年,是近代以来中国宗教界最辉煌的时期。佛教事业在这一阶段,呈现出空前的繁荣和兴盛气象,广大佛教徒从心底里感谢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,随着党和政府对宗教工作的关注程度日渐提高,我相信中国的佛教事业一定会拥有一个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。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,我一定要以改革开放30年的辉煌成就为契机,紧密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,继续高举“爱国爱教”的伟大旗帜,发扬佛教的优良传统,为复兴中华文化,坚持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、与社会时代同步发展的道路,作一个优秀的佛弟子。